欢迎来到北京健康促进会

010-89056096

主页 > 健康知识 >蛋白尿的小秘密

健康知识

蛋白尿的小秘密

2020-06-15

肾脏病的尿液表现,简单来说就是血尿和蛋白尿这一对难兄难弟。上一篇我们讲了“红色尿”和“血尿”的相关知识,帮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血尿的来龙去脉。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讲蛋白尿的小秘密,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蛋白尿。

一、蛋白尿和尿沫增多

和血尿不一样,蛋白尿很难直接从小便的形、色、味中观察出来,因此很多肾脏病患者往往忽视蛋白尿,延误了诊断、治疗的时机。

蛋白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“尿沫增多”,既小便以后尿中泡沫很多,且不会自行消散。很多有经验的肾友,可以通过自己尿沫的多少来判断自己的病情如何。

那么为何蛋白尿会出现尿沫增多呢?实际上是尿中漏出的蛋白增加了尿液的张力,“松弛”的尿液碰撞后不起波澜,而“紧绷”的尿液在互相碰撞时产生泡沫。

那么尿沫增多一定是蛋白尿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只要是尿张力增加,都可以产生尿沫。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尿急,排尿的力度大就会增加尿张力,这时的尿就会出现泡沫。而一些泌尿系统的炎症、前列腺问题也会导致尿张力增加。

如何判断尿沫增多是不是蛋白尿?大部分的尿沫增多并非疾病引起,往往排尿后半小时内尿沫就可以消失,但是蛋白尿导致的尿沫往往呈现出“小泡沫、长时间”的特点,这种尿沫也提醒你该去医院查查了。

二、蛋白尿中的分类

首先要明确,蛋白尿不都是生病引起的,有部分人在发热、暴饮暴食、剧烈运动后会出现短暂的蛋白尿,体温正常、休息后蛋白尿就消失不见,这种称之为“生理性”蛋白尿,此时的肾脏是没有损坏的,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。更常见的,是持续的、伴有肾脏损害的蛋白尿,也叫做“病理性”蛋白尿。

那么尿中的蛋白是从哪里来的?我们知道尿液的形成是经过肾小球滤过、肾小管重吸收的过程,因此当肾小球出现问题时,滤出了本来应该在体内的大分子蛋白;或肾小管出现问题,没有重吸收应该吸收的小分子蛋白,就产生了蛋白尿,分别称为“肾小球性”和“肾小管性”蛋白尿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内的蛋白非正常增多,超过了肾脏正常的工作极限,那这部分蛋白也就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了,是不是很像“溢出”的蛋白?因此这类被称为“溢出性蛋白尿”,多见于骨髓瘤、横纹肌溶解等疾病。

在临床检测蛋白尿时分为2类,即定性和定量。我们在尿常规上看到尿蛋白时往往用“-”“+”“++”表示,这就是定性,告诉我们有没有蛋白尿,蛋白尿大概多少,是一种大概的表述。而定量指的就是24h尿蛋白定量了,如果你从医院看到一个病人提着一个很大的桶,里面还有一根小试管,那一定是回去检查尿蛋白定量了:通过收集一天的尿液,均匀混匀后取一管测定其中尿蛋白的浓度,再乘以一天的尿量就可以计算出一天尿蛋白的总量了。要记住正常人一天的尿蛋白不应该超过150mg。

通过尿蛋白的定量,又可以把蛋白尿分为2类:肾病水平蛋白尿、非肾病水平蛋白尿。这是一种人为的分法,以24h蛋白尿定量3.5g为分界线,如果超过这个界限,那么可以称之为大量蛋白尿,如果再有水肿、低蛋白血症、高脂血症,那么就是“肾病综合征”,是一类严重的肾病,许多情况治疗不及时将很快引起肾功能的减退。而定量小于3.5g/天,虽然没有上述严重,但是在1g~3.5g范围内的蛋白尿仍是肾脏病加重的重要因素,这种情况需要使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来治疗;而1g以下的蛋白尿,大多服用一些中成药、ACEI/ARB的降压药都可以控制住。

三、蛋白尿需不需要多补蛋白

中国人讲究一个进补,尤其在生病时,补充足量的营养对于患者、家属来说是更加理所应当的。既然蛋白尿是漏出蛋白,那么是不是应该多吃一点蛋白质来补回失去的蛋白呢?

答案是错误的!切不能在蛋白尿时多补蛋白,这样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引起疾病的进一步加重。

如果把肾脏比喻成一张渔网,正常情况下只会从网眼中滤出水和杂志,但有一天渔网破了一个洞,会漏出小鱼苗。如果为了保证收益,因为漏鱼去捞更多的鱼,那么这个破洞是不是会越来越大?很快渔网就会报废。

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修复这个破洞,而不是多捕鱼,所以在蛋白尿时不能多补蛋白,而是要做到优质低蛋白饮食,减轻肾脏的负担以及蛋白的肾毒性。什么是优质蛋白?鱼,瘦肉,牛奶,蛋类,豆类。什么是低蛋白?一个成年男性按70kg计算,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约为50g左右。既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,避免营养不良,不增加肾脏的工作压力,也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。

 

本文章由北京健康促进会组织撰写,由辉瑞普强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提供支持